承蒙逸文出版社劉康毅社長的邀約,我參加了這次2024台灣國際武學高峰論壇及第五屆國際武學研討會,除了在高峰論壇當中以「武術之跨文化對談:太極拳理論之西斯特瑪解讀」為題發表了一篇論文之外,也從與會其他講者的發表內容中學到了很多,在這邊想要和同好們做一點小小的分享。
首先是謝肅方(Stephen Serbi)先生關於傳統射箭文獻資料的講演。我大約在20多年前開始接觸傳統射箭,那時候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大多是由謝肅方先生發表的。這次在會議中親眼見到了謝先生,並請教了他一個我心中多年來對於漢傳射法的疑問,也得到了他的解答,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感悟。
香港的白鶴拳名家李剛先生在會中發表了關於鶴拳三戰的論文,也由其高徒演示了三戰的剛、脆、柔三種練法。這種轉化身體力量的方式及思維,也讓我對西斯特瑪的練習方式有了借鑑以及不同的體悟。西斯特瑪的練習沒有特別的階段,而是在不同的練習當中遵循四大原則以及維持覺知的方式,去探索力量愈用愈小、動作外形愈來愈小以及效果愈來愈大的身體使用方式。例如在對抗練習的情況下,練習者一開始在不具備覺知自己身體對應外力所產生的緊張時,會使用力量去對抗。隨著練習量的累積以及不同方式的探索,練習者將會發現力量對抗力量的方式是一種很沒有效率的方法,而會自動轉向以覺察自身緊張分布的方式去控制外在的對抗。再接下來經過探索會找到如何用自己的放鬆造成對方放鬆的控制方式。個人認為這個過程和剛、脆、柔的轉換過程有些類似。
講者Jacopo Penso先生關於Civettino game的發表也很有意思。這個中世紀歐洲的遊戲和西斯特瑪的一種練習方式很像。西斯特瑪的作法一樣是三個人進行練習,左右兩人的腳分別抵住中間人的右左腳後開始進行推或是打的動作。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中間的練習者探索如何在不平衡的不同外力下維持覺知及平衡,甚至可以藉由其中一個外力去應對另一個外力。
郭憲偉教授關於精武體育會的發表內容也讓人有所深思。他提到在馬來西亞發表相關論文時,有聽眾認為陳真是真實存在的人,並提出電影作為佐證。這是把故事和現實混淆的很好的例子。個人認為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的說多了之後,真的就變假的了。其實這句話二十多年前陳發科先生的高弟鄧杰先生就當面和我說過,二十年後的今天這個現象變得更加的嚴重。
與會講者的內容都十分的精采,同好們有興趣的可以觀賞影片,以上僅就本人特別有感部分做一些小小的分享。下面是部分影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ER9g9jdcxKsKp6K1/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jU5QYwavRfPRyBKS/
本人的大會論文內容是以西斯特瑪的視角來解讀太極拳的拳論,現場發表則以西斯特瑪之基本練習內容概述及與太極拳練法的異同作為主軸。現場做了外型為太極起式但不用地力及丹田的對抗外力的演示,以及如何探索由用力對抗進入放鬆控制的作法,但因為發表時間的關係,後面進入到對抗多人的演示環節就沒有做了,對上台幫忙演示的同學們實在是抱歉萬分,下次同類型的發表時將我會將演示時間掌控的更好一些。
在這次的大會中,我非常高興能夠認識許多武術界的前輩,並有幸與他們合影留念。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向各位前輩多多學習,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藝。最後,再次感謝劉康毅社長的邀請,以及各位與會講者和前輩們的熱情分享。我真心期待台灣能有更多這樣的場合,讓大家凝聚力量,共同成長。我知道舉辦這樣的活動十分的費錢以及累人,但我還是期待劉康毅社長下次的活動。